<wbr id="a4ywe"></wbr>
  • 當前位置 : 首頁  >  最新資訊
    鏈式整合 園區支撐 集群帶動 協同發展 常州:創新“妙手”,推動“四鏈合一”

    【信息時間:2022-07-18  訪問次數:951  】【我要打印】【關閉】

    入選工信部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成效明顯國家激勵榜單;首屆全國顛覆性技術創新優秀獎花落該市;5項科技工作列入省級督查激勵,占全省科技創新領域的1/6……常州,用創新加速度領跑產業賽道。

    常州市委書記陳金虎說,一手抓產業動能提速,一手抓創新動能培育,常州緊緊抓住入選科創中國試點城市機遇,開展飽和式投入,積極推動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四鏈合一,讓科技創新關鍵變量成為高質量發展最大增量。

    產業創新,

    驅動智造名城迭代升級

    飛天——中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國高端碳纖維領域的專精特新小巨人,助力國產大飛機翱翔天際;常州啟賦安泰復材完成了TP500無人運輸機碳材料機身及機翼的研制,預計今年裝配下線數十架份。

    發光——天合光能24次打破世界紀錄,形成了最高效率達20.67%、出貨量全球第三的高效組件產品,在我國光伏技術領域首次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

    動能——寧德時代、中創新航、蜂巢能源等動力電池頭部企業匯聚于此,形成全球動力電池看常州的美譽……

    突破卡脖子技術,服務大國重器,常州從制造智造進行創新迭代。常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產業創新、科技創新,高規格召開全市創新發展大會、產業發展大會,先后出臺創新政策20”“產業政策30等,圍繞產業發展不做無根之木達成共識——找準受制于人的重點產業領域創新突圍,入選工信部先進制造業集群。

    日前,長三角碳纖維及復合材料技術創新中心在常州成立,力求突破相關技術領域關鍵技術,提升我省碳纖維及復合材料產業國際競爭力。常州市市長盛蕾表示,常州是國內最早布局碳纖維產業的城市之一,形成了集萃碳纖維研究院、北化常州研究院等一批科技創新平臺,集聚了30多家龍頭企業,產業研發水平和聚集度均位于國內前列,2021年銷售收入占全省碳纖維及復合材料產業鏈的30%以上,將重點抓服務平臺、抓深化合作、抓成果轉化,持之以恒將創新打造為常州的最硬核力量”“最鮮明標識。

    常州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推出科創服務+”計劃,即領創護航優沃計劃、科創資源優享計劃和新銳創客優選計劃,圍繞企業創新發展路徑、創新能力建設、知識產權對策、數字化轉型等構建服務體系,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力爭到2025年,常州碳纖維及復合材料產業鏈企業銷售收入突破500億元、集聚企業超過80家,成為國內領先的碳纖維及復合材料產業高地。

    包容十年不鳴,

    靜待一鳴驚人

    不同于實驗室創新,常州通過高端人才、產業創新的聚合裂變,將寶貴的基礎研究一步步轉化為實驗樣品、可靠產品,打造支撐強勁的創新策源地。從概念實踐、從研究市場,一大批重點研發、科技成果轉化項目開花結果。

    常州持續引進行業頂尖人才,建成以院士、專家、科創人才為主體的創新型人才梯隊。在陳金虎看來,創新是個長周期,投入了不一定立竿見影,需要經歷無數次試錯,有時板凳要坐十年冷,以人才鏈的,激發創新鏈的,托舉產業鏈的。

    被譽為黑黃金的碳纖維,重量不及鋼的1/4,強度卻是鋼的79倍。中科院山西煤化所20多名博士、碩士和工程專家,十年磨一劍,打破了國外對宇航級碳纖維的技術裝備封鎖狀態,中簡科技成為在高模高強產品上突破M40J級別石墨纖維批量制備技術的國內兩家企業之一,實現高性能碳纖維工程化生產的全部知識產權自主化。

    功率半導體作為電力電子行業里的“CPU”,技術難度大,產品試用期長,投資回報慢。常州宏微科技董事長趙善麒告訴記者,填補國內空白,打破國外壟斷,這15年里他們不斷拼搏,成為科創板第一家以IGBT為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

    中國工程院院士杜善義認為,常州的產業創新在于打通了從實驗室到產業化最后一公里,實現鏈式整合、園區支撐、集群帶動、協同發展。

    前瞻布局,

    從被動應對轉向主動布局

    今年上半年,常州工業經濟表現亮眼。主要行業支撐有力,新興動能加快釋放——最亮眼的是新能源車整車制造、動力電池產業,同比增長分別高達188.3%、83.9%,整車產量超過5萬輛。

    潛心鋪設、一舉風起,常州漸成全球動力電池中心,全國前六大電池企業中在常州布局的有3家,已建和在建產能超過100GWh,位居全省第一、全國前三。對于頭部企業、龍頭企業,推動產能爬坡、壯大規模、鞏固優勢;對于整車企業配套企業,推動釋放產能、提升份額、握手合作,以扎實的制造基礎、完整的配套能力融入新能源產業發展大潮。

    聚焦產業創新,在前沿領域下好先手棋。中創新航快速進入全球動力電池頭部企業,引領三元鋰電池技術發展方向;全球首創的高能量密度電池系統不起火技術及產品,重新定義了鋰電安全標準,穩居國內行業前三。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之一吳凡帶著創新金點子來到溧陽天目湖畔,在長三角物理研究中心和天目湖先進儲能技術研究院的支持下成立科學家工作室,推動我國硫化物全固態電池產業化進程,截至目前,已主持11項國家級、省部級重點項目。

    圍繞高精尖缺卡脖子領域,常州大力引進全球頂尖戰略科學家,最高重獎1億元,實施青春留常計劃和青年人才居住生活雙資助政策,加快建設長三角青年創新創業港,全力打造全國青年創新創業最向往城市。

    立足本手,創新妙手,常州正努力以產業創新制勝未來。

     

    上一條:徐州做優做強數字經濟推進產業轉型升級 老工業基地搶占數字新賽道
    下一條:全國“工業互聯網平臺+園區” 賦能深度行活動在蘇州舉辦
    国产午夜草莓视频在线观看_黑人外教啪啪中国女留学生_8090成人午夜精品无码_欧美激情久久久久久久久
    <wbr id="a4ywe"></w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