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六屆江蘇技能狀元大賽上數字技能項目占比創歷屆最高
9月7日,第六屆江蘇技能狀元大賽在南京閉幕。11名職工組第一名選手由省政府授予“江蘇技能狀元”稱號,13名學生組第一名選手由大賽組委會授予“學生技能狀元”稱號。記者觀察到,本屆大賽將“數字技術”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重要程度,不僅緊扣“數字技能、智慧工匠”主題,還通過賽制變化體現出數字技能對傳統職業的引領與改造。 江蘇技能狀元大賽是我省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綜合性職業技能競賽。全省近3萬名職工和院校學生報名參賽,經層層選拔,658名優秀選手組成13支代表隊參加全省總決賽。大賽設立職工組和學生組兩個組別,每個組別設立正式賽項10個。結合疫情防控需要,比賽創新采取了“分地區、分時段、小型化”的辦賽方式。 值得關注的是,大賽首次將裝配鉗工賽項由單人制變成雙人制,為傳統項目裝配鉗工增加了數控編程及加工模塊。徐州小伙陳晨和他的同事王士超獲得該項目第一名,雙雙摘得“江蘇技能狀元”稱號。同在徐州徐工挖掘機械有限公司,陳晨是高級鉗工,王士超則擅長數控編程。在決賽中,兩人配合默契,快速精準地完成了比賽項目。 大賽總裁判長劉進峰說,本次競賽共設置24個競賽項目,其中數字技術應用的項目共有15個,占比62.5%,是歷屆狀元大賽中數字技能占比最高的一次競賽。同樣是傳統項目的電工,此次也設置了電氣自動化生產線控制系統編程與調試模塊。此外,建筑信息建模、工業機器人系統運維、新能源汽車智能化技術、移動機器人等項目,首次被列入狀元賽。 來自鹽城技師學院的19歲學生趙智俊獲得學生組電氣裝置賽項第一名,成為一名“學生技能狀元”。他告訴記者,15歲那年進入鹽城技師學院讀書,得知2015屆師兄在阿布扎比舉辦的世界技能大賽中獲勝,當時便被深深觸動。想登上世界舞臺的夢想,也在那時扎了根。他所學習的專業,對一個剛剛初中畢業的學生來說挑戰重重,有些關鍵技巧需要重復幾百遍、上千遍才能熟練掌握。尤其是學習KNX編程時,由于軟件是純英文界面,他需要背下幾千個單詞。接下來的10月份,趙智俊準備參加全國技能大賽的江蘇省選拔賽。他的目標是去法國參加世界技能大賽,為祖國爭光。本屆大賽的難度堪比世賽,趙智俊有深刻體會。5個小時的比賽時間,卻要完成相當于7個小時的題量,十分考驗選手對時間的合理規劃和題目的完成速度。 江蘇省人社廳職業技能鑒定中心主任楊進保說,本次大賽參照世賽規則,部分賽項考核難度甚至高于世賽國賽要求。如工業機械、裝配鉗工等,融入數控機床加工任務。機電一體化等傳統項目由雙人賽制改為單人賽制,對選手的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家具制作項目比賽試題和評價標準更加國際化,內容、難度和形式也更規范,堪比世界技能大賽。此外,本次大賽所選擇的24個競賽項目也全面對接世界技能大賽,評分工作參照世賽評分要求。 技能人才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技能競賽為我省技能人才隊伍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省人社廳職業能力建設處處長李建方說,近年來,我省持續開展“江蘇工匠”崗位練兵職業技能競賽活動,形成省市聯動、行業互動、共同行動的大競賽格局,每年開展各級各類技能競賽近500項,參賽練兵超過500萬人次。成功舉辦6屆江蘇技能狀元大賽,共產生62名“江蘇技能狀元”。 近年來,我省持續推動技能人才工作。截至2021年底,全省高技能人才總量達470萬人,新增高技能人才數量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一;每萬名勞動者中高技能人才數達960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勞動者比例達32%,總量和密度均位居全國前列,為我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供了堅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