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r id="a4ywe"></wbr>
  • 當前位置 : 首頁  >  最新資訊
    我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呈現6大趨勢

    【信息時間:2023-09-12  訪問次數:681  】【我要打印】【關閉】

    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既是實現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有效路徑。隨著數字技術與制造業在更廣范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的融合發展,圍繞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政策布局、數字底座、賦能載體、技術融合、轉型路徑、應用推廣等將呈現新特點,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將全面提速,成為推動新型工業化發展的重要力量,呈現出若干值得注意的發展趨勢。

    政策支持力度持續加碼

    政策支持力度持續加碼

    近年來,國家和地方層面均加快數字化轉型政策部署,圍繞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制定發布了一系列政策舉措。

    ? 一是國家層面加大對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政策支持力度。《“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十四五”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發展規劃》《“十四五”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指南》等一系列文件陸續出臺,頂層設計和政策指導持續完善。

    ? 二是地方層面積極開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政策部署和宣貫落實。北京、安徽、山東、廣東、江蘇、浙江、江西、河南、云南等?。▍^、市)制定出臺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相關實施細則,部委協同、央地聯動的政策規劃和實施推進體系基本形成,工作合力和引導效應日益凸顯。各地政策加速宣貫落實,圍繞培育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推進行業領域數字化轉型、筑牢融合發展新基礎、激發企業主體新活力、培育跨界融合新生態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未來,國家和地方的政策支持力度和行業數字化轉型指導將進一步加強,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政策體系將持續細化,比如將出臺兩化融合、工業軟件、工業設備上云等專項規劃,提高專業領域政策支持精準度和針對性。制定細分行業數字化轉型路線圖,為重點行業轉型升級指明方向。

    第二個方面,支持形式更加多樣,比如將采用產業基金、發展專項、技改專項、重點項目等多種形式支持產業數字化發展,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和轉型動力。

    第三個方面,各地政策差異化發展,比如將根據區域產業特色和資源優勢,量身打造數字化轉型政策體系,推動主導產業傳統設備數字化改造和技術革新,提高產業發展競爭力。

    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提速

    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提速

    數字基礎設施是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支撐,近年來,我國大力推動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

    數字基礎設施有助于實現“市市通千兆、縣縣通5G、村村通寬帶”。截至2023年2月,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領先的光纖和5G網絡,5G基站總數達238.4萬個,千兆用戶突破億戶級規模,達1.02億戶。

    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提速。截至2022年年底,全國已累計建成153家國家綠色數據中心,在用數據中心機架總規模超過650萬標準機架,規劃在建的大型以上數據中心平均設計電能利用效率(PUE)降至1.3,算力總規模達到180 EFLOPS,位居全球第二,存力總規模超過1000 EB。

    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持續推進,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全面建成。北京、上海、廣州、重慶、武漢五大國家頂級節點,以及南京、成都災備節點全部上線,形成了東西南北中一體化發展的格局。

    未來,隨著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進程的加快,對數字基礎設施的需求會持續釋放,將帶動數字基礎設施超前部署和加速建設,表現為以下幾個三方面。

    ? 第一個方面是5G網絡加速建設。5G技術加速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支持更多設備平臺連接,滿足更加穩定、快速、低時延的數據傳輸需求,5G全連接工廠、智能家居、自動駕駛汽車和遠程醫療等應用場景逐漸豐富。

    ? 第二個方面是數據中心迭代升級。大模型帶來對算力的巨量需求,將引爆AI服務器市場,超高密度算力中心建設進一步加速。同時,邊緣計算將會推動部分數據中心向小型化、輕量化轉型。

    ? 第三個方面是工業互聯網創新活躍。更多產業資源加速進入工業互聯網領域,5G、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向工業互聯網領域延伸滲透,“工業互聯網+新技術”的融合應用將加速落地。

    工業互聯網平臺賦能作用加速

    工業互聯網平臺賦能作用加速

    近年來,我國加快推動工業互聯網平臺創新發展,平臺建設加速從概念驗證走向應用落地,呈現出“百花齊放”的良好格局。

    一是基本形成綜合型、特色型、專業型的多層次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成為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支撐。截至2022年年底,全國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58.6%,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77%。

    二是工業互聯網產業蓬勃發展。工業互聯網全面融入國民經濟45個行業大類和85%以上的工業大類,涵蓋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營銷服務等多個環節,產業規模達1.2萬億元,建成超240個具備一定行業、區域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重點平臺連接設備超8100萬臺(套),服務工業企業超過160萬家。

    未來,伴隨著工業互聯網平臺技術、應用和生態加速成熟,平臺賦能深度和廣度將持續拓展。

    一是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場景加速豐富,從生產制造逐漸拓展至供應鏈管理、銷售渠道和客戶服務等環節,推動產業鏈實現更高效的協同和更快速的響應。

    二是解決方案向個性化轉變,面向研發設計、生產制造、供應管理、銷售采購、運維服務等細化場景的特色化解決方案將加速涌現,針對“千企千面”提供個性化服務,滿足不同區域、不同行業差異化需求。

    三是商業模式不斷演進,平臺賦能模式由“項目制”向“訂閱制”方向轉變,通過提供解決方案、工業APP、微服務、云服務等的訂閱,加速輕量化、可復制、易推廣的解決方案推廣,降低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成本。

    制造業成為技術創新“試驗田”

    制造業成為技術創新“試驗田”

    物聯網、數字孿生、元宇宙、AI大模型等數字技術,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中研發投入最集中、創新最活躍、應用最廣泛、輻射帶動作用最大的技術創新領域之一,在制造業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

    一是物聯網技術助力掌握各類生產數據。如,在西門子電子制造工廠,機器和電腦自主處理75%的價值鏈;在GE的Durathon電池工廠,10,000多個傳感器實時測量溫度、濕度、氣壓和機器運行數據,實時監控生產過程并追溯產品全生命周期。

    二是數字孿生貫穿產品全生命周期。如施耐德電氣推出的EcoStruxure機器專家數字孿生軟件適用于整個機器生命周期,可用于創建真實機器的數字模型,以便在構建機器之前開始虛擬設計、虛擬調試和敏捷開發,實現機械、電氣和控制工作分配的并行工程。

    三是以AR/VR等為抓手的元宇宙技術助力提升制造業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如在汽車制造領域,元宇宙技術可以建立數字化車間,實現生產過程的自動化和智能化,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在航空制造領域,元宇宙技術可以實現數字化飛機設計和制造,提高飛機的安全性和性能。

    四是AI大模型助力制造業高效智能協作和創新。如華為推出的AI大模型,通過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機器翻譯等技術,將團隊間語音或文本信息進行智能轉換,實現更為高效的遠程協作。

    未來,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將成為主旋律,各種創新成果將不斷涌現,體現在以下三點。

    一是數字孿生助力制造企業打造柔性生產能力。未來工廠可以依托數字孿生系統,對任何一款產品進行模擬,通過不斷調整參數、改變原料配比、改進生產方式及設計,最終在現實“世界工廠”中投入量產。

    二是元宇宙將幫助工業企業更好地理解和控制生產線、工廠等工業場景,從而提高生產效率和降低成本,推動個人從“單兵作戰”向“群體作戰”轉變,組織從封閉固化向開放活躍轉變,企業從“實體為主”向“虛實融合”轉變,有力拓展經濟發展空間。

    三是工業大模型迎來快速發展期。伴隨著ChatGPT-4展現出強大的識別、理解和分析能力,生成式人工智能逐漸成為科技領域的焦點,工業領域的智能大模型也將成為開發重點。

    “鏈式”數字化轉型加速

    “鏈式”數字化轉型加速

    中小企業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普遍面臨缺錢、缺人、缺技術的困境,在尋找更合適的數字化轉型路徑上,以大帶小的“鏈式”發展可以促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通力合作,或許能開辟一條新的“捷徑”。

    國家層面持續推進中小企業“鏈式”數字化轉型。工信部印發《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指南》,要發揮地方政府專項資金作用,支持對中小企業轉型帶動作用明顯的“鏈主”企業和轉型成效突出的“鏈星”中小企業。關鍵企業、數字化服務商等可以通過數智賦能、融資服務、人才引培、生態建設等途徑,向產業鏈供應鏈上中下游企業開放技術、資金、人才、服務等資源,助力鏈上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

    圍繞技術賦能、供應鏈賦能、平臺賦能、生態賦能等方面,涌現出一批中小企業“鏈式”數字化轉型典型案例。如中用科技通過“平臺+專業服務”助力鏈上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浪潮工業互聯網打造易能大宗貿易及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助力煉化企業“鏈式”數字化轉型;海行云物聯科技通過“制造云平臺”助力提升汽車產業鏈中小企業生產制造水平。

    越來越多中小企業推進開展“鏈式”數字化轉型,也促進產業鏈生態良性運轉。

    一是企業間合作協同關系逐步確立。依托工業互聯網平臺生態,產業內和產業間將聚集各個環節的信息,形成強大的信息流,推動生態規模持續擴大,入駐平臺的技術服務商、系統集成商和第三方開發者數量得到顯著提升,探索形成更多新型企業間合作模式。

    二是大中小企業融通模式持續推進?!耙源髱?、以小托大”的生態模式逐漸形成,創新鏈、數據鏈、人才鏈、金融鏈加速貫通,產業生態競爭力進一步加強。大企業、中小企業聯合科研院所、高校等組建一批大中小企業融通、產學研用協同的創新聯合體,鼓勵承接科技重大項目,加強共性技術研發。

    三是產業鏈供應鏈韌性進一步加強。大企業將通過建設小型微型企業“雙創”基地、高質量現代產業鏈園區等方式,幫助配套中小企業改進提升工藝流程、質量管理、產品可靠性等水平,帶動中小企業深度融入產業鏈,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

    工業園區將成數字化轉型主戰場

    工業園區將成數字化轉型主戰場

    工業園區產業集聚、創新活躍、信息化基礎堅實,是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應用場景最豐富、需求最迫切、應用潛力最大、市場帶動力最強的載體之一。

    據統計,我國擁有國家級經開區、高新區、自貿區等674個,省級開發區2107個,全國各類工業園區22,000多個?!笆奈濉币巹澗V要明確提出,要加快產業園區數字化改造?!丁笆奈濉睌底纸洕l展規劃》提出要引導產業園區加快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利用數字技術提升園區管理和服務能力。工信部組織開展了“工業互聯網平臺+園區”賦能深度行,加快園區工業設備和業務系統上云上平臺,支持園區產業發展。工業園區將盡享數字新基建的紅利,向集平臺化、專業化、體系化為一體的集成創新模式發展。

    工業園區數字化轉型的方向有三個。

    ? 一是平臺化。工業園區將依托5G、SDN網絡覆蓋提升園區企業設備數據采集率,加快園區整體上云,打造園區級工業互聯網平臺,促進創客、投資者、需求方、供應商等多方主體間信息共享、資源對接和業務協同。

    ? 二是專業化。工業園區將依托大數據中心、云計算中心匯聚的海量數據繪制園區企業全景圖譜,為企業提供招商引資、補貼申報、企業培訓等精準服務。

    ? 三是體系化。工業園區將結合新型基礎設施和工業互聯網平臺整合資源優勢,構建一條龍服務體系,推動成熟商業模式沉淀、復用,實現園區、地方的可持續發展。

    上一條:全國31省專精特新獎勵及政策依據匯總
    下一條:重大利好,采購國產儀器設備全額退還增值稅
    国产午夜草莓视频在线观看_黑人外教啪啪中国女留学生_8090成人午夜精品无码_欧美激情久久久久久久久
    <wbr id="a4ywe"></w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