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一拖大拖海外訂單迎來開門紅,創元月份大拖出口新高。 ■中國工業報記者郭宇 2024年拖拉機領域呈現出多維度發展態勢,在市場表現方面,整體面臨產銷量下滑困境。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10月,規模以上企業生產41.56萬臺,同比下降13%,不同馬力段拖拉機表現各異,大拖產量微增,中、小拖產量下滑,終端售價也同比下浮3%-10%。 總體來看,當前大中型拖拉機總量呈現下降態勢,而行業整體亮點集中在技術創新領域,智能化與電動化成為兩大關鍵發展方向。眾多企業加大研發投入,致力于實現拖拉機的自動駕駛與精準作業。同時,電動拖拉機也憑借其環保、低噪等優勢嶄露頭角,逐步開啟動力變革新篇章。 大中小型拖拉機各有難處 2024年拖拉機市場表現不盡如人意。大型拖拉機的生產軌跡跌宕起伏,中型拖拉機處境艱難,小型拖拉機同樣深陷低迷。 “2024年拖拉機生產企業都在艱難中前行”,常州東風農機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許國明坦言,從業者們正面臨諸多難題,亟待破局,未來發展也存在更多挑戰。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分析,2024年大型拖拉機的生產軌跡跌宕起伏。一季度以35951臺的亮眼產量強勢開局,15%的同比增幅讓從業者看到希望,滿心期待全年的繁榮。然而,4至6月市場遇冷,增幅驟降至10%以下,上半年僅艱難維持10.3%的增幅,產量定格在65448臺。7、8月稍有回暖,可9月起形勢急轉直下,產量同比下滑,10月降幅擴大,11月更是暴跌27.9%,銷售瞬間進入寒冬。企業2025年貨源儲備計劃全被打亂,1-11月累計產量104813臺,僅微增2.7%,行業憂慮重重。 中型拖拉機處境艱難。2024年前4個月市場持續低迷,單月產量均為負數,1-4月累計產量同比大幅下滑14.7%。5、6月雖努力回升,也只是3%左右的微弱增長,難以改變頹勢,上半年累計產量143146臺,同比下降11%。下半年更是雪上加霜,7-11月連續兩位數滑坡,11月降幅超30%,1-11月產量219503臺,同比下降13.8%,淡季銷售與貨源儲備困境重重。 小型拖拉機同樣深陷低迷。自年初1-2月的8%產量增長帶來一絲曙光后,便陷入漫長下滑通道,3-8月銳減,雖9月、10月有短暫緩和,11月又重回下坡路,1-11月累計生產12.9萬臺,同比下降15.7%。 綜合來看,2024年拖拉機市場表現不盡如人意,9-11月各類機型連續下滑,11月跌幅尤甚,從業者們在迷茫中急切探尋破局之路。 收獲機及插秧機成行業稀缺亮點 2024年1-11月,收獲機械產銷量同比雙增長;高速插秧機產銷延續兩位數增長,吸引眾多企業聚焦。 中國農機工業協會信息工作委員會專家認為,2024年1-11月,收獲機械總產量達109498臺,同比增長14.5%,總銷量為109992臺,同比增長26.8%,在黯淡的農機市場中,算是難得的亮點。但深入分析品種層面,卻呈現兩極分化。履帶式收割機一騎絕塵,產量63396臺,同比飆升46.3%,銷量59418臺,同比增長62.9%,憑借水稻價格穩定、補貼提升與報廢更新政策推動,成為行業翹楚。輪式收獲機也穩步跟進,產量23248臺,同比增長5.4%,銷量28140臺,同比增長22.2%,為市場添磚加瓦。 反觀玉米收割機,產銷量雙雙大幅下滑,產量21835臺,同比下降23.9%,銷量21251臺,同比下降17.5%,陷入發展困境。半喂入收割機因市場小眾,原本產銷量少,2024年下滑更甚,面臨嚴峻挑戰,亟須尋找新的增長點。 同時,高速插秧機成為行業中的希望之星。在插秧機領域,2024年總體保持增長態勢,1-11月產量55867臺,同比增長18.0%,銷量56243臺,同比增長7.9%,為低迷的農機市場注入一絲希望。細分來看,手扶式插秧機產量增長12.9%,但銷量卻同比下降14.0%,陷入“增產不增收”的尷尬。與之截然不同的是高速插秧機,產銷延續兩位數增長,分別為20.7%和23%,成為農機市場為數不多的增長動力,吸引眾多企業聚焦,有望成為未來發展的重點突破口。 同時行業技術層面進步顯著,一拖主推動力換擋技術,十幾家企業跟進;濰柴雷沃的CVT技術已實現批量售賣,引領行業;混動技術兼具多種優勢,成為二線、三線品牌青睞的路線,為簡化CVT結構、節能減排出力;新能源純電動受限于使用條件,混動等中間路線或成最佳選擇。 據海關數據,2024年1-11月,拖拉機出口銷售139237臺,同比略有下降。從品種看,中拖有一定增長但幅度微小,大拖銷量出現下降,在全球貿易競爭激烈的當下,農機出口企業面臨挑戰,亟須優化策略,提升國際競爭力。 許國明表示,綜合相關農機協會數據,2024年農機行業亮點稀缺,履帶收、高速插秧機、大拖、輪式收相對表現較好,在市場寒冬中艱難支撐。但大中拖市場旺季不旺、淡季更冷,9月大拖產銷負增長,11月降幅驚人。預計2024年大拖產量略高于2023年,中拖低于2023年,收獲機械和水稻插秧機行業雖好于2023年,可因2023年國四標準實施,產銷量起點低,2024年仍處于低谷,農機行業亟待復蘇。 多重因素導致行業低迷 農業生產遭遇自然災害,低價農機產品涌入市場,農機市場價格體系混亂等諸多因素造成行業整體低迷。 拖拉機市場在2024年遭受市場冷遇原因多重。許國明分析認為,2024年,廣大農戶面臨諸多困境,直接沖擊了農機市場。一方面,農業生產遭遇多重自然災害侵襲,春季干旱、秋季洪澇,加之高溫、臺風、水災肆虐,受災區域廣泛,幾乎涵蓋所有糧食主產區,農作物受損嚴重,農業減產成為現實,農戶一年辛勤勞作化為泡影,收入銳減。 另一方面,糧食價格持續走低,給農戶經濟帶來沉重打擊。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4年12月上旬,流通領域重要生產資料市場價格顯示,主要農產品價格創年內新低,稻米價格比2023年同期低195.1元/噸,小麥、玉米、大豆、花生等作物價格均低于2023年同期,玉米低470元/噸、小麥低535元/噸、大豆低963元/噸等。面對低價,農戶收成難換可觀收入,部分選擇惜售,手中資金匱乏,購買力大幅下降,對農機購買意愿降至冰點,秉持“能用則用”原則,只有農機故障無法修復時才考慮換新。這使得二手機市場異?;鸨?,機具、導航銷量甚至超拖拉機主機,成為2024年農機市場獨特而無奈的景象。 許國明還表示,2024年上半年,農機市場陷入混亂,大量國二、國三排放的低價農機產品涌入,中拖市場首當其沖,因其主銷上半年,受沖擊最為嚴重。這些違規產品線下線上低價售賣,嚴重擠壓正規產品市場份額,擾亂市場秩序。 好在經過中國農機工業協會積極協調,相關部門加大執法力度,國二國三產品非法入市現象得到遏制。但部分企業“見招拆招”,轉而生產國四低價產品繼續攪局。據經銷商反饋,2024年國二國三類產品銷量4萬-5萬臺,未納入國家統計局統計,導致統計中的中拖下降幅度偏大,實際市場中拖銷量并非如此慘淡。 市場銷售下滑引發企業間激烈競爭,為消化庫存,一些企業采取低價傾銷、賒銷、零元購機、低首付長免息等極端手段搶奪用戶,使得農機市場銷售價格體系混亂。再加上補貼政策對動力換擋與機械換檔產品補貼額度的差異,進一步加劇用戶觀望心理,市場交易愈發冷清,陷入惡性循環。 許國明預測,從當前銷售態勢看,市場處于淡季,銷售不佳,部分經銷商信心受挫,減少庫存,影響貨源儲備,上游企業產能難以充分發揮,2024年農機行業整體低迷。 2025年行業機遇與挑戰并存 動力換擋和無級變速將成行業熱點;保護種糧農民積極性等政策也將對行業帶來積極影響。 展望2025年,機遇與挑戰并存。近期,中央系列會議提出保護種糧農民積極性、強化科技和裝備支撐、抓好糧油生產、提升農業科技裝備水平等政策,若2025年糧食價格回升,農機市場有望回暖。 此外,2025年政策方面相關專家也表示,動力換擋和無級變速將成為熱點,嚙合套擋、梭式同步器換擋的機型會進入低谷,其中入門級的動力換向將成為2025年的大贏家,預計全年會出現50000臺以上的一個增量。 大企業會高調洗牌,國內拖拉機行業“馬太效應”和“長尾效應”并存的原因是在機械擋時代出現了“技術平權”,而在動力換擋、CVT時代卻是真正的有了技術門檻。 在200多家拖拉機企業中,真正掌握全動力換擋技術且能制造的企業不超過15家,而能將這項技術成功應用于拖拉機并推向市場的更是寥寥無幾,不超過10家。進入高技術時代,技術會幫助企業洗牌,技術洗牌是最徹底的洗牌。 同時,新的技術也將帶動政策的變化,傳統的機械換擋機型會降低補貼比例,而動力換擋、智控拖拉機會加大補貼力度,這在新三年補貼政策的《補貼資金一覽表》里已經明確,近期有近十個省發布了2025年新補貼政策,從中可以看出來地方的補貼力度只會比國補更大。 | ||||
|